close

10523

台南名稱由來(20)

台南 原名 瞧吧哞我想問 為何後來 改名稱 為台南
台南 原名 瞧吧哞我想問 為何後來 改名稱 為台南??????????
台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1.新營地名由來於明鄭時期在此設鎮屯田。

初期因有屯辦何積善等人在鹽水鎮之舊營里屯墾稱為『舊營』

故與之對稱為『新營』。

2.鹽水地名以前叫做鹽水港

在明鄭時期稱為奎庄。

在清雍正九年闢為島內貿易港。

潮滿海水可及

故與稍北的淡水港對稱為鹽水港。

因為以前港道環繞街區

形成彎曲狀

有如半月

所以鹽水港又稱為『月津港』或月港。

3.白河白河街區舊稱為店仔口街

因為白水溪穿流於石灰岩山區

水色白濁

所以改稱為白河街。

白河舊名「店仔口」

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

白河是往當時已非常繁榮的商業中心『下茄苳』的必經之路

因此有一吳姓的異鄉人於現在市場的十字路口結廬賣涼水茶點

提供行人休憩場所。

店仔口指的就是草廬的門口。

後來改稱「白河」的理由是地方人士以「店仔口」不雅

而境內有白水溪從東繞南而西

環村而流

乃以「白河」為名。

光復後改為「白河鎮」。

(臺南縣鄉土教材

民84

臺南縣政府 出版)4.柳營地名由來有二說:1.柳營舊稱為查畝營(台語)

即明鄭時期女宿鎮的屯田之地。

今柳營之名

應起自明鄭陸軍鎮名柳宿鎮

柳宿鎮可能與女宿鎮毗鄰而屯

故名。

2.柳營昔稱「查畝營」

即勘查田畝之營部。

「查畝營」的地名沿用至民國九年(日據大正九年)。

後因本地居民以劉姓居多

劉、柳同音

乃改名為「柳營庄」

光復後改設「柳營鄉」。

(臺南縣鄉土教材

民84

臺南縣政府 出版)5.後壁後壁舊名為後壁寮

意思就是在後方的寮舍。

6.東山東山從前是平埔族洪雅族哆囉嘓社所在地

後來漢人漸增

開墾於此

形成哆囉嘓庄。

後來改稱番社街

光復後又鑑於其名不雅

因其在新營東方之山區

所以改稱為東山。

7.麻豆此地以前是平埔族西拉雅族麻豆社址

是台南市附近四大平埔族社之一。

8.下營下營地方是明鄭時期設鎮屯田之地的舊名

依據屯營之相關位置

所以有頂、中、下之別。

9.六甲地名之由來

相傳為鄭成功參軍陳永華駐軍在此開墾荒地

最初依據開墾面積取名有二甲、六甲、七甲等村。

六甲位居中心

故取名為「六甲鄉」。

(臺南縣鄉土教材

民84

臺南縣政府 出版)10.官田官田舊稱為官佃

是荷據時期王田之所在地

到了明鄭時期改為官田

招募移民來墾

耕者為官佃

民國九年改為今稱

沿用至今。

11.大內鄉名取自大內村的舊稱大內

以前移民先建北方一小庄稱頂庄

東南方為內庄

因為此地在內方庄

所以得名。

三百餘年前

楊氏兩兄弟由漳州府龍溪縣遷來。

長兄名楊內

住在「內庄」。

弟弟名楊石

住於「石仔瀨」

總稱為「內庄」。

光復後改為大內鄉。

(臺南縣鄉土教材

民84

臺南縣政府 出版)12.佳里佳里原為平埔族西拉雅族蕭壟社之社域

民國九年取境內地名佳里興之佳里

改舊稱蕭壟庄為佳里街

光復後沿襲為鄉名。

13.學甲學甲即平埔族西拉雅族番社之譯音地名

有一說為學甲即史椰甲社。

14.西港地名由來有二說:1.此地東方約三公里處

有直加弄港(今安定)

因相對位置關係

本地乃取名「西港仔」2.此地昔日大部均屬海埔

西港是濱臨汊港

因位於後營之西

故稱之。

(臺南縣鄉土教材

民84

臺南縣政府 出版)15.七股地名由來有二說:1.七股原稱為七股寮

清道光年間有十六股首招佃開墾此地。

七股寮即當時由七股首招來的佃戶所築茅寮的地方

後來發展為村莊。

2.據傳此地形成海埔新生地後

有從福建省來台的七名移民

他們連袂前來共同墾殖一魚場

名曰「七股塭」

此後就一直沿稱「七股」。

(臺南縣鄉土教材

民84

臺南縣政府 出版)16.將軍清康熙二十二年

施琅將軍平台有功

清廷將本鄉內的荒埔地

賜予施琅為世襲之業地

所以得稱。

17.北門北門舊名北門嶼

此地以前是倒風港大潟湖內一濱外沙洲

因其在北方倒風港門戶處之沙洲

所以得名。

另有二說為:1.它位居臺灣府北方而得名。

2.它與青峰闕北方出入口有關。

(臺南縣鄉土教材

民84

臺南縣政府 出版)更多資料請上http://home.educities.edu.tw/nkhs9323005/?x?W?U?m??a?W???Ѩ?.htm
瞧吧哞是現在的台南市玉井區

也就是以前的台南縣玉井鄉

不是指台南=============================================http://zh.wikipedia.org/wiki/玉井區歷史 玉井舊稱大武壟

是鄒族「噍吧哖社」等的居住地

明鄭時期

住在大目降(今新化區)一帶的西拉雅族因受漢人侵擾而遷居並佔據此地。

清雍正年間

漢人在此建庄。

1915年

余清芳等人在此發動抗日行動

史稱「西來庵事件」(又稱噍吧哖事件)

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武裝抗日事件。

1920年地名大變革

日人順勢將語音艱澀的「噍吧哖」(Tapani)改為日語音近之「玉井」(Tamai)。

並設置「玉井庄」

歸台南州新化郡管轄。

戰後改設臺南縣玉井鄉至2010年12月24日

2010年12月25日因市縣合併而成玉井區至今。

玉井在日治時期以製糖興盛。

戰後1960年代由政府推廣芒果改良種

成為重要產地。

今日在臺灣

提到「玉井」差不多就是「芒果」的同義詞

享有極高的聲譽。


台南台南 原名,臺灣,臺南市,臺灣府,台南名稱,臺南,台南 原名 瞧吧,臺南縣,台南 原名,臺南州

劉銘傳|美麗島|三一九槍擊案|林爽文|動員戡亂時期|去蔣化|第二次世界大戰|臨時條款|長濱文化|二二八事件|牡丹社事件|北埔事件|白色恐怖|中華民國|戒嚴令|朱一貴事件|馬關條約|國民革命軍|施琅|新文學運動|三七五減租|鄭成功|十三行文化|中日甲午戰爭|倒扁運動|獨立運動|卑南文化|

10523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2041604183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10401 的頭像
    10401

    10401

    1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